不同清洗液对于玻璃器皿的清洗效果确实存在显著差异,这主要取决于清洗液的成分、性质以及玻璃器皿上污垢的类型。以下是一些常见清洗液及其清洗效果的分析:
铬酸洗液:
成分:重铬酸钾和浓硫酸。
性质:具有强氧化性和酸性。
清洗效果:对有机物、油污和还原性污垢有很强的去除能力,洗涤效果较好。但Cr6+有毒,会污染水质,使用时应尽量避免其溅出或残留,并妥善处理废液。
工业浓盐酸:
成分:氯化氢的水溶液。
性质:强酸性。
清洗效果:主要用于去除水垢及某些无机盐沉淀,对于玻璃器皿上的这类污垢有较好的清洗效果。
磷酸三钠溶液:
成分:磷酸三钠(Na3PO4·12H2O)。
性质:碱性。
清洗效果:5%~10%的磷酸三钠溶液可有效洗涤油污物,适用于去除玻璃器皿上的油脂类污垢。
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:
成分:乙二胺四乙酸二钠(EDTA-Na2)。
性质:螯合剂,加热后溶解性增强。
清洗效果:5%~10%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加热煮沸后,可用于清洗玻璃仪器内壁的白色沉淀物,如钙、镁等金属离子的沉淀。
有机溶剂:
成分:如二甲苯、乙醇、丙酮、乙醚等。
性质:根据相似相溶原理,具有溶解油脂和脂溶性污渍的能力。
清洗效果:适用于清洗沾有较多油脂性污物的玻璃器皿,如二甲苯可清洗油漆,乙醇等可清洗油脂和脂溶性污渍。
强碱性溶液:
成分:如氢氧化钠、氢氧化钾的乙醇溶液,或含有高锰酸钾的氢氧化钠溶液。
性质:强碱性,具有腐蚀性。
清洗效果:可有效清除玻璃器皿内壁的污垢,包括油污和某些无机物。但使用时需严格控制洗涤时间,避免对玻璃器皿造成过度侵蚀。
尿素洗涤液:
成分:尿素。
性质:蛋白质的良好溶剂。
清洗效果:特别适用于洗涤残留蛋白质的玻璃器皿,如用于生物化学实验中的采样瓶及瓶盖等。
此外,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清洗液,如30%硝酸溶液多用于洗涤微量滴管及二氧化碳测定仪;草酸溶液可用于去除高锰酸钾残留等。